工作动态
关于发掘历史精髓 打造红色文化名片的建议
来源:未知 作者:莱芜区政协 编辑: 日期:2023-09-14
浏览字号:

莱芜历史上处于齐、鲁交界地,形成了崇实上新、开放包容、尊礼尚德重义守信的独特地域文化。从 1926 年秋吕家芹村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到泰莱县委落户莱芜:1933 年底山东省工委成立,不断书写共产党人苦苦追寻、艰辛探索的历程。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莱芜党组织发动了莲花山等抗日武装起义,成功创建了以莱芜为中心的泰山区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四级联动”的抗日武装;八年全面抗战,在莱芜就先后爆发战斗1500 余次,牺牲了近万名优秀儿女,仅政府核定在册的莱芜籍烈士就有 2200 余人。解放战争时期,莱芜有 10215 人参加人民解放军,有 12.5 万人踊跃支前,特别是莱芜战役,莱芜革命将士锻造了“抢抓机遇、敢打必胜”的莱芜战役精神。

一、红色文化发展薄弱的主要问题

一是能加以利用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模式简单重复,大多停留在参观鲁中抗日纪念馆、集体性扫墓看红色影视听革命传统报告等活动,导致对此共鸣与认同度不高,甚至参加人员都需要强制要求。

二是当代人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接受信息快、多、杂,受各种信息的影响明显,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和新观点,喜欢当下的安逸生活,不思进取,与红色革命文化所传达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集体主义等相背而驰。对于所传达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以为然。

二、发展红色文化精髓的建议

一是推进地域文化进课堂,增强地域文化“自豪感”。成立地域文化研究机构,将以莱芜为核心的泰山区抗战文化分系列成书,形成乡土教材,系列包括.《莱芜民兵斗争故事集》、《莱芜抗日巾帼传》、《莱芜抗日隐蔽战线》、《莱芜抗日烽火》、《莱芜抗战英雄录》、《莱芜抗战堡垒建设》、《莱芜抗日烈士英名录》、《莱芜抗战时期惨案备忘录》《鱼水情深莱芜抗战老兵回忆录》是“固化”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增强地域文化“景仰感。建立“泰山区抗日纪念园”,全面展示以莱芜为中心的抗战文化;打造“一线一湖两岸”的主题文化馆园:加快推进国家级齐长城主题文化公园建设;在雪野湖周边建雪湖展馆;依托雪野西抬头水月寺抗日烈士纪念碑、汪洋台抗日烈士纪念碑西下游抗日烈士纪念碑、马鞍山兵工厂遗址、西坡野战医院遗址等建立相应的纪念馆,形成红色旅游线路。

三是充分利用资源服务和促进发展增强地域文化“获得感”。在“古色中品味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脉,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观摩和挖掘中汲取古人的创造和智慧更好服务和推动发展。在“红色”中汲取力量,红色文化既照亮历史和未来也提升境界、凝心聚力,在缅怀先烈英模中矫正三观、定准坐标、砥砺前行。在“绿色”中坚定方向,当代文化特别是新发展理念,昭示我们一切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达之地,必须坚定不移建设美丽乡村、美丽莱芜、美丽中国。


责任编辑:莱芜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