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来源:未知 作者:卢杰 编辑: 日期:2019-07-05
浏览字号:

近年来,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长远进步,但由于受历史、观念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科技进步、产能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职业教育仍然是宏观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体力劳动的现象。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成为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还有部分农民思想中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依靠科学技能劳动致富认识片面,狭隘地认为在家种地打工照样可以养家糊口。在教育部门内部,往往很多时候也是把升学率、高考率、名牌大学入学率等作为衡量普通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标准。由于就学、择业观念的滞后,加之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导致社会上盲目追捧普高,造成普职比例明显失调,甚至是严重失调。由此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在我区仍处于弱势地位,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管理体制不顺畅,资源配置不合理。如今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政策一直没能落实。职业教育现仅属于教育部门负责,缺乏与人社、经信等部门的有效沟通和紧密衔接。教育部门只负责颁发毕业证,人社部门负责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和不同行业的执业证书未能对职业教育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工作就业分离,始终走不出“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的老路,造成办学效率低、行业用工不规范、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3、经费投入渠道单一,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前几年,区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用于职业教育的微乎其微,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仍然欠账较大。由于受普高过热的影响,为了吸引生源,扩大招生,学校只好降低收费标准,致使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大大减少。另外,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和经济市场持续低迷,企业应承担的联合办学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导致学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不强。经费短缺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

4、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专业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等完全沿袭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了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职业教育内部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5、技工队伍薄弱,劳动就业制度执行不严。目前,我区无论从各级各类人才拥有量,还是劳动者受教育的整体水平都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就业准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大差距,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增劳动力,没有很好地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就业准入,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二、建议

1、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严把“就业准入关”,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凡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优先从取得相应职业技术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时,必须注明职业资格要求。人社和工商等部门也要加大对企业实施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定期开展企业用工专项检查。严格按照国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要求,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

2、建设高素质的职业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教师这个关键要素,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引进、培养、培训”并重的原则,多渠道引进专业教师,以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为培养重点,推动师资队伍的优化。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建设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优秀群体。眼睛向外,走出去,向企业、社会聘请专家、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教师。以师资力量的大幅度提升来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政府应严格落实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政策,积极扶持省、市重点骨干专业,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支出不低于普通高中的标准。另一方面,积极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制度,按照国家关于家庭困难学生“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共同承担”的政策,认真落实好应负担的资金,并将此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4、加强实验设备、实训基地建设。坚持超前谋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统筹做好职业学校实验设备和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在政府财力支持下,实行校企合资、合股的方式,加大投资,建设一批设施设备先进和水平高、规模大、符合教学生产需要的公用实训基地,以资源共享、培养学生为主,突出重点和特色,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行业、各专业的集中培训活动。从而进一步壮大职业教育规模,为我区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人才。

5、谋求联合,实现区域职教一体化发展。打破部门、行业界限,以教育集团的方式整合所有公办职教资源,在集中力量办好现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联合省内外知名的高职院校,坚持互利共赢、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互聘、学生交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整合区内外中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机构专家和企业高级技师等人才资源,建立职业培训专家库,组建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的集约化、规模化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打造区域职教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以更好地促进我区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6、着力实施产业技术人才的“在岗再培训”工程。一是重点围绕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新兴产业等做文章,把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械加工等专业打造成省级品牌;二是围绕“新型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加强农业产业化人才培训,逐步实现“村村有农民技术员,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

7、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强化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投资环境、抓社会稳定、抓产业竞争力的观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企业以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职校学生成功就业创业的“现身说法”,向家长、学生和社会证明,经过职业教育和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无论是劳动强度、工种选择还是薪资报酬、发展前途等都大不一样。以此来赢得全社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莱芜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