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业人士测试,远光灯可使对向驾驶员视觉上产生瞬间致盲,致盲时间根据驾驶员自身视力、周围环境不同,持续时间也会不同,但最快也要持续2秒左右的时间,在这两秒的时间里,驾驶员如同闭眼开车,对周围的行人以及前后的来车观察能力大大下降,使误撞行人、自行车、三轮车的事故频频发生。而当后车开启远光灯时,前车内外3个后视镜中会出现大面积光晕,大大缩小前方路况的可视范围,如果此时驾驶员想并线或转弯,从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全国一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在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约有三分之一和不正确使用车辆远光灯有关,且呈上升趋势。 鉴于上述理由,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媒体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滥用远光灯的危害性。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驾驶员夜间行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的危害性,让群众了解和支持交警的整治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方法和手段,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大力营造宣传声势,督促驾驶员养成文明行车、正确使用远光灯的良好驾驶习惯。加大对民众交通法规常识的宣传力度,提升公民行车的安危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公民对规范使用远光灯等交通行为的重视度。同时制作类似“滥用远光灯的危害”题材的宣传片,包括在济南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同时可以结合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号召当地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充分调动民间的宣传力量助推对此类违法行为的警示宣传。 2、交警部门主动与机动车检测中心对接,从源头杜绝远光灯的非法改装。结合机动车年度审验和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对机动车的检查及其灯光的检验,坚决查处违法安装、改装灯光的行为,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改装车灯的行为。 3、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引入“现场图像记录仪”等先进检测仪器查处滥用远光灯行为,对不按规定使用远光灯的驾驶人,建立信用黑名单,加大违法成本,起到监管震慑作用。同时安装专门抓拍远光灯违法系统,去年五月,全国首个智能抓拍远光灯违法系统在福州启用,首次对机动车滥用远光灯的行为进行了自动抓拍,对此类违法行为进行持续、长期监控。
责任编辑:莱芜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