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关于推动生姜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来源:未知 作者:莱芜区政协 编辑: 日期:2025-03-26
浏览字号:

莱芜区政协委员、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宜举反映:济南市莱芜区有两千多年的生姜种植历史,莱芜生姜以姜块肥大、皮薄丝少、辣浓味美、色泽鲜润而著称,是著名的“中国生姜之乡”。多年来培育壮大生姜产业一直是政府强农富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生姜产业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储藏、加工到出口的产业链条。目前,莱芜区生姜种植面积保持在年均8万亩,年产量30多万吨,拥有生姜储藏加工企业400多家,年加工能力100多万吨,开发出“食、药、卫、健”4个字号2000余种产品,姜片制品占国际市场70%份额。总起来说,生姜产业发展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化水平不高。生姜种植现有自主管理型、合作社型和合同型三种自属基地,但管理较为正规的合作社型自属基地面积太少,其他两种自属基地种植农产品很难达到“五统一”,品质难以保证。

(二)品种更新缓慢。莱芜大姜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90%左右,但品种多年未更新,逐渐出现品质老化、退化现象,导致外观变差、商品性不强、市场竞争力减弱。

(三)精深加工规模偏小。目前除万兴食品、泰丰食品外,其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如生姜产品主要以调味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蔬菜型、药用型、加工型等专用型品种破题缓慢,产品种类单一、档次不高、附加值低。

(四)品牌效应发挥不佳。自主品牌拳头产品不足,“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占比较少,品牌效应不佳。

(五)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生姜出口占比较大,容易受国外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加之农业投资回报期长、投资风险大,部分企业固定资产较低、手续不完善,导致银行贷款意愿低,企业运转困难。

二、建议对策

为加快生姜种植基地、加工基地、研发基地和集散基地建设,推动生姜产业提质增效,增强生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加快促进生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做强种植基础端。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在品种选育、标准质量、种植规模上持续发力。一是优化品种结构。深化与江南大学、山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力度,利用葱姜蒜院士工作站、特色蔬菜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平台,开展生姜新品种选育推广,有效运用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生物防治等新技术,不断提高亩产效益和产品品质。二是科学标准化种植。修订完善生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行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模式,由农业、水利、科技等部门牵头组建全区农业技术服务队,分片区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按照规程组织生产,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三是推动规模化种植。鼓励万兴食品等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选择土壤、水质等条件符合规定的土地,采取土地流转等多形式,进一步扩大企业自属种植基地规模。扶持和培育一批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企业和合作社,开展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二)做深产品加工端。以生姜精深加工为引领,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提升附加值。一是强化龙头培育。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出口创汇多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行重点扶持,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生产加工设备,加快对现有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升级,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强化园区建设。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园区提档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园区基础设施、仓储物流、市场信息和检验检测等资源共享,引导园区内的企业完善业态并向精深高端化方向转型。三是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生姜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协作,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共建专业性的研发中心,组建科研团队,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批既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又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生姜加工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

(三)做大市场供给端。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畅通产销对接、体系建设等市场流通环节。一是完善流通体系。加快培育市场网络,加快布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生姜加工出口领域的运用,鼓励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直销直供、订单营销等多种经营模式和经营业态,降低流通成本,扩展销售网络。二是拓宽市场渠道。密切跟踪关注国内外市场形势,指导万兴食品等生姜加工出口企业动态收集各国对生姜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管控信息,指导帮助企业提前谋划,规避贸易风险。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组织各出口企业参加各类展示推介活动,鼓励出口企业加强宣传与市场拓展,逐步打造一批“品质优、叫得响、市场俏”的名牌产品。三是健全预警机制。建议海关、商务等部门积极开展针对生姜出口行业的监测预警分析,帮助出口企业及时应对最新形势变化和贸易管制措施,促进生姜出口稳健发展。

(四)做活政策保障端。健全生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一是科学规划布局。立足生姜产业发展现状,科学统筹布局生姜种植、储藏、加工、物流、销售、研发等功能板块,推进整体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国土空间规划,依法保障生姜产业合理建设用地需求。整合各类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加大对生姜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积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覆盖面和补贴比例,降低经营主体的自然风险。三是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服务模式,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